茶道六君子有兩個含義,一方面是指茶道配件,另一方面是指著名茶文化專家陳文華、余悅、江萬緒、黃建璋、陸堯、舒曼。
一:茶道配件 茶道六君子(茶藝六用)指的是茶筒、茶匙、茶漏、茶則、茶夾、茶針。

茶道六君子材質通常為竹木,竹制品氣質清雅,木制品質感純然,與茶香墨香相得益彰。
“六君子”三個字出自蘇東坡詩集中《送周朝議守漢川詩》:“茶為西南病,甿俗記二李。何人折其峰,矯矯六君子。”
李杞和李稷二位高官,身居要職不允許茶葉通商,只讓官府壟斷銷售,還在收茶的時候把稱作了手腳,西南百姓苦不堪言。相繼有正義的官員舉報此事,又因為二李每年給國庫創造的稅收過高,反而被皇帝貶官甚至流放到苦寒之地。
其中被貶官和流放的六個官員代表分別是:師道、正儒、張永徽、吳醇甕、呂元鈞、宋文輔。他們雖然家庭遭受流放,卻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決議。不久西南地區允許茶葉通商。這六位君子為了茶葉的流通犧牲了自己的仕途,甚至犧牲了全家人的幸福和生命,在利益面前保持正義和正確言論。
充分體現了傳統儒仕“舍生取義”的高尚情操,和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畢生追求的“文死諫、武死戰”精忠報國的無私情懷。不僅備受當時百姓的推崇敬仰,愛茶的大文豪蘇東坡稱贊他們六人為六君子。慢慢的還把茶具當中必須用的六樣工具稱為茶藝六君子。紀念他們為了茶葉和百姓作出的貢獻!
二:茶文化專家 被媒體譽為“中國茶道六君子”的著名茶文化專家陳文華、余悅、江萬緒、黃建璋、陸堯、舒曼。以下是他們的簡介:
陳文華
中國著名茶葉文化專家,1935年生于福建廈門,祖籍福建霞浦,1958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。對農業考古學頗有建樹,被日本考古界稱為“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”,著有《中國古代農業文明史》、《中國稻作起源》、《長江流域茶文化》、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》等,被譽為“中國茶道六君子”首席。
余悅
茶葉文化專家,民俗學家,1951年生于江西武寧,祖籍江西新建,筆名余風、彭勃等,在中國傳統文化、民俗文化、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等方面頗有造詣。主要茶著有《中國茶韻》、《問俗·中國茶俗》、《研書·中國茶書》、《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》、《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》、《家庭茶知識手冊》,主編《中華茶文化叢書》、《中國茶文化經典》等。著作和論文300多萬字,編緝書刊1500萬字,33次獲全國和省級成果獎和著作獎。多次到美國、法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泰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參加國際學術交流。被譽為“中國茶道六君子”之一。
江萬緒
茶文化專家,1950年4月3日出生,潛心研究中國茶葉文化,開展茶藝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,結合工作實踐,撰寫專業論文,在全國各類報刊雜志發表論文20多篇
陸堯
文化專家,1956年2月15日出生,河北省霸州市人。本名楊小澤,因敬仰茶對陸羽,率先提出“茶文化三大社會功能”、“茶文化教育三元結構”、“茶館投資與經營管理五位策略”、“茶館經營管理三要素”、“茶館啞鈴型價格策略”、“茶藝師六項基本標準”、“奧運茶藝”等新觀點
舒曼
1958年生,茶文化專家,上海浦東川沙人。筆名江南舒、對河北茶文化發展作出具有貢獻,素有“茶混一族”之帽,也有“河北茶文化舉旗人”之美稱,
黃建璋
茶葉文化專家,茶藝導師,1962年生,福建安溪人,創作嶺南茶藝、龍鳳茶藝、潮州功夫茶藝等表演流程,在社會廣泛應用。素有“茶博士”、“茶醫生”之稱。
提供:景德鎮52瓷器商城(景德鎮茶具專賣)